當家用汽車“三包”政策炒得沸沸揚揚的時候,商用車行業的“三包”政策是否也已暗流涌動?
其實,福田、一汽等商用車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“三包”。在國內汽車“三包”上“首吃螃蟹”的商用車企業是福田汽車。2007年,福田就宣布在廣東地區正式推出高端輕卡歐馬可的“先用后買”及包退、包換、包修的“三包”服務。
一汽解放官網發布的“保用”服務規定為,自購車之日起,中型系列汽油車在18個月以內(自卸車除外)且行駛里程不超過5萬公里(以先到為準)、柴油車發動機在18個月以內(自卸車除外)且行駛里程不超過15萬公里(以先到為準)廠家實行質量保修。可見“保用”服務已經涉及“三包”政策。
所謂的“三包”政策,通俗理解就是在規定的年限或行駛里程內提供保修服務,即“包修”;在規定條件下提供換車服務,即“包換”;在規定條件下提供退車服務,即“包退”。
針對商用車行業的“三包”,《商用汽車新聞》記者做了一番調查。
“包修”多 “包退”、“包換”少
“首保全免費:國內首家推出整車首保全免費(材料費+工時費),可省首保費2000多元/車;保修期最長:保修期長達24個月、20萬公里,可省維修費1萬多元/年”。
“首保全免費(材料費+工時費),可省首保費3000多元/車;36個月超長保修期,保修期長達36個月/不限里程,可省維修費1萬多元/車,噴油器兩年內免費更換,配件價格低于行業10%~40%;公路用車保修期限36個月或30萬公里”。
這是《商用汽車新聞》記者調查幾家商用車生產廠家的售后服務條款時找出的涉及“三包”政策的內容。從中可以看出,條款更多涉及的是“包修”方面的內容,而對于“包退”、“包換”則幾乎沒有提及。
一方面,商用車尤其是重型卡車價格高昂,采用的都是訂單生產方式,用戶輕易地進行退車、換車,會給經銷商和生產廠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;另一方面,與乘用車尤其是家用汽車相比,用戶購買商用車是用來盈利的。在購買家用汽車時,用戶會站在購買一件耐用消費品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,因而會希望廠家提供優質、高效的售后服務。而在購買商用車時,用戶則是站在購買一件盈利工具的立場去考慮,更多關注產品的性價比和可靠性。當然,商用車用戶也會關注售后服務,但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在車輛出現問題后能否得到及時、有效的維修,也就是“包修”方面的內容。這兩個因素決定商用車生產廠家、經銷商、用戶都不太會關注“包退”、“包換”。
《商用汽車新聞》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了解到生產廠家對商用車行業“三包”政策的看法。據華菱重卡售后服務負責人葛先生介紹,華菱售后服務條款中更多涉及的是“包修”,根據工程車、公路車等車型的不同,保修期限和范圍是不同的。“目前商用車領域很少涉及‘包退’、‘包換’。”他說。
“召回條例” 引導服務走向正規化
在給《商用汽車新聞》記者介紹情況時,葛先生著重強調了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:“它應該是國內第一個涉及商用車‘包退’、‘包換’方面的法規。例如其中規定,‘對實施召回的缺陷汽車產品,生產者應當及時采取修正或者補充標識、修理、更換、退貨等措施消除缺陷’,以及‘汽車產品在發生嚴重質量缺陷時,廠商有提供修理、更換、退車的責任和義務,而消費者有要求生產廠家進行維修、更換和退車的權利’。 這些都與汽車‘三包’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。”
不過他也表示,雖然《條例》對商用車生產企業具有約束作用,但《條例》正式實施還不到一年,很多內容還處在摸索階段,并不是很成熟。“《條例》明確了國家實施汽車產品召回規定的決心,表明國家希望汽車生產企業包括商用車企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。此外,《條例》涉及汽車‘三包’政策中的‘包退’、‘包換’,這表明我國汽車產品售后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走向正規化。”
提高服務水平是大勢所趨
重汽負責售后服務的李先生表示,在《家用汽車產品修理、更換、退貨責任規定》實施之際,部分商用車生產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家的商用車“三包”政策,以期招攬顧客,這應該是其宣傳產品的一個賣點。“國家政策層面沒有出臺商用車行業的‘三包’政策,也就決定這些商用車生產企業的‘三包’政策很難有統一性和強制執行性,當涉及‘包退’、‘包換’方面的內容時就更難執行。”他說:“商用車與家用汽車的使用性質和使用方式不盡相同,這就決定了生產企業和用戶對商用車領域實行‘三包’政策的期待不同。商用車行業要想實行類似于家用汽車的‘三包’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需要不斷實踐、探索和總結經驗。”
不過他也同時指出,商用車生產企業推出自家的“三包”政策,說明了整個商用車行業在售后服務方面正在不斷進步。“生產企業意識到提高售后服務質量的重要性,用戶也意識到自己在購買卡車或客車時,不僅應該關注產品的盈利能力,也應該關注售后服務水平和質量。這對整個商用車行業來說應該都是一個福音。”李先生介紹說:“重汽一直強調的‘親人’服務理念涉及‘包修’的內容比較多,而關于‘包退’、‘包換’方面的內容少一點。不管是否打出‘三包’賣點,不斷提高售后服務水平才是商用車生產企業努力的方向。在車輛發生故障時,能及時為用戶解決問題,避免給用戶造成大的經濟損失,這是現階段商用車生產企業提高自身售后服務質量應該努力的方向。”
尊重規律 形成商用車行業文化
“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商用車行業起步較晚,其售后服務也一直是個短板。但像發達國家那樣走高水平售后服務質量之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,甚至像美國那樣,形成一種獨特的卡車文化。”商用車領域資深專家王先生介紹說:“在美國的卡車文化中,卡車不再是人們眼中臟兮兮的樣子,卡車駕駛員也逐漸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。當整個卡車行業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時,物流行業和駕駛員會對卡車售后服務方面的要求更高。同時,售后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會對卡車文化的形成起到積極推動作用。”
因此,王先生認為,商用車行業實行“三包”政策應該會有一個過程:“我們應該遵循商用車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,在恰當時間實行相應的售后服務理念。另一方面,商用車生產企業應該緊跟國家政策步伐,隨時調整自己的售后服務內容,如果時機和條件成熟,國家推出了商用車領域的‘三包’政策,企業實施‘三包’政策就有了法律依據,用戶對‘三包’也會有更高期待。那時,在商用車領域推行‘三包’就會更加順暢。”
“如果以后國家出臺商用車‘三包’政策,我們作為生產企業一定會緊跟國家政策的步伐,積極踐行作為商用車生產企業在‘三包’中的責任和義務。”葛先生表示。